险资入市再松绑 A股稳定增压舱石

时代周报记者 李星郡 发自广州   时代周报记者 李星郡 发自广州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10月19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称。

  郭树清此番表态一出,“险资救市”受到热议。

  随后,银保监会出台了配套文件,《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1月26日。

  很快,10月29日,“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产品”在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完成登记手续,成为保险业首只落地的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专项产品。

  “虽然在目前的环境下险资有救市特征,但"救市"一说让人翘尾巴,而且给保险行业的压力很大。其实,保险资金也需要找出口,尤其是寿险金强调"投资保障"。这之间的关系不是谁救谁,对险资来说也是长期需要,而非消防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这次要吸取2015年的教训,做好制度设计,规范投资领域和额度,险资入市应以长期财务投资为主。”

  险资回归

  随着A股市场的明显波动和下滑,以及大面积债务违约、高比例股权质押的出现,险资入市成为维护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招。

  华创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洪锦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保险在此次政府运用的金融工具中比较重要,一方面,券商自身已经深陷其中,能够再拿出额外的钱比较难,同时私募整体的力量也比较小;另一方面,反观险资体量大、可运用资金空间大,现在整体权益投资才10%,且投资期限长、对收益率的要求较低,能够坚持比较长的时间。在洪锦屏看来,险资入市充当中长期的基石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非常重要。

  10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向有前景、有市场、技术有优势但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投资范围包括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公开发行的债券和非公开发行的可交换债券等,并强调了主要采取股东受让、上市公司回购、大宗交易与协议转让及其他方式平稳退出。

  对于险资的投资领域,郝演苏直言,应该让市场来选择,保险资管人员在压力和激励机制之下会考虑资产配置收益及退出。

  与此同时,根据目前规定,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账面余额不得超过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并且投资单一股票的账面余额不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5%。截至2018年8月末,保险公司资金投资于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余额为19532.4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为12.43%。

  为了减少投资比例限制,上述通知还明确,专项产品不纳入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计算投资比例。

  四天后,中国人寿旗下资管公司即登记设立了首支专项产品“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产品”。根据介绍,这款产品目标总规模200亿元,以股权和债权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进入市场。

  洪锦屏表示:“这款产品还没具体去投,但持有期限是偏长的,现在毕竟股市在底部,很多企业因为流动性问题出现了超跌,长期来看,也算逆周期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时间节点。”

  洪锦屏同时指出,中国人寿作为行业龙头又是央企,响应速度比较快。其他公司从自身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也不是一定要做这件事情,即使推出收益和风险的判断需要更长的时间,但陆续肯定会有其他专项产品推出。

  10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不再限制财务性股权投资和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要求保险公司综合考虑自身实际,自主审慎选择行业和企业类型,并加强股权投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资管产品针对的是二级市场的股票和债,主要是财务投资、不太可能做战略投资,而股权投资主要是针对未上市股权,战略投资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洪锦屏认为,“上一轮周期对险资强调较多的是不能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这次的文件可以看作对上市和非上市企业财务和战略投资松绑的信号。”

  同日,《公司法》修改触发了股份回购潮,10月29日晚间,中国平安(601318,股吧)发出拟回购不超过总股本10%的预案,顶格回购耗资将超千亿元,获得市场高度关注。

  在郝演苏看来,虽然中国平安也是借此稳定公司股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平安的这番举动实际上是保险业为股市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如果各行龙头企业都能通过回购的方式先稳住自身的股价,这些大蓝筹股就会成为A股的压舱石,市场就会稳定下来。

  不过,郝演苏补充,很多龙头企业的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并没有持股,股价涨跌对其没有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没有想法和动力进行市值管理。例如,贵州茅台(600519,股吧)的现金流非常充裕,在其股价遭遇跌停时,其管理层完全可以考虑回购股份,避免拖累大市。

  避免重蹈覆辙

  险资投资端的放开,与A股市场的起落紧密相关。有统计显示,A股28年的多次大跌,亦是保险资金走入资本市场、实现自我革新发展从而降低对股市依赖的时机。

  2001年股市进入长达4年之久的大熊市,1300点的政策底先后被市场击穿九次。2005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文件下发,比例为公司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2007年,险企总资产逼近3万亿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一落千丈,我国保险业投资收益也因此大幅滑落,加上投资型产品比重过大引发退保风潮,经营陷入困境。

  2010年9月到2013年6月,A股主要指数跌幅超过40%。彼时,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受制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投资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012年开始,保监会推动保险业市场化改革,其中便包括为险资运用松绑、推行人身险费率改革等内容。2014年新“国十条”出台后,随着保监会“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监管改革的持续推进,保险业的格局被完全打开,保险业投资收益逐渐摆脱对股市的依赖。

  然而,2015年6月,A股出现了股灾,一个月后,保监会先后发布《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参与融资融券债权收益权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激发了险企投资股市,保险业由此登上金融大舞台。

  不过,各路资本在放松管制下浑水摸鱼,背离了险企的本质。最终,在“宝万之争”引起各界震荡。在保监会提出“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后,《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险资入市退场。

  此后,各大保险公司都进入转型期,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极少在股市举牌。即便是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险资也明显减少。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险资的共有395家公司,对比2017年年底454家数据,不少险资选择了退出。

  市场的压舱石

  然而行至2018年下半年,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叠加,A股出现明显的波动和下滑,险资又被放松了管制。

  洪锦屏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险资入市,最重要的是厘清持有的期限和目的,因为保险公司投资有期限和投资收益的要求,需要保证安全性,所以投资不是为了托底,要更加客观地评估投资的有效性。”

  郝演苏提醒说,这轮放开应该在制度上更加完善,避免曾经的保险乱象再度发生。当然,受罚企业也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保险资金在买入股票时应以长期的财务投资为主,并对战略投资行业作出规划,避免南玻管理层集体辞职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

  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报保险资金总计持有1.11万亿元A股股票,与A股同期流通市值39.58万亿元相比,占比为2.8%,相较2018年中报的1.06万亿元,增加了500亿元;而公募基金、社保基金、QFII和券商持股市值都在减少。

  与2018年中报相比,险资增持流通市值最多的前三大行业是,银行、房地产、钢铁,分别增持578亿元、76亿元和11亿元。减持流通市值最多的前三大行业则是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非银金融,分别减持64亿元、57亿元、55亿元。

  洪锦屏表示:“险资入市充当中长期基石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非常重要,但这一系列措施还需要长效机制的完善。”

  “中国的股市需要机构投资者坚守,必须有一些大资本长期持有蓝筹股,坚守10年、20年而非短期套现。如此一来,股市不会那么脆弱和糟糕。”郝演苏强调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政策是希望稳定市场,但从长期看,股市的稳定需要依靠上市企业质量的提升,只有这样,普通投资者才会有真正的信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580亿!险资纾困专项产品规模创新高
下一篇:平安“逆袭”成汇丰最大股东 时隔十六年它们互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