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诺寡信”与企业诚信建设-财经频道-金融界

  张剑伟

  关于企业诚信问题,在有些企业家那里,存在三种认识误区:

  第一种:“只让我们诚信,别人都不诚信,叫我们怎样做到诚信呢?”在当下的经济生活中,确实有这类现象存在:企业甲因被骗蒙受损失,为挽回损失就去欺骗企业乙,企业乙又去欺骗企业丙,以此类推,通过不停地行骗转嫁损失,因此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企业三角债。事实上,只要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别人都不诚信”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发生在现实中的企业失信现象尽管触目惊心,但对于整个运行的而言,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企业是守诚信或基本上是守诚信的,否则,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早就濒临崩溃或瘫痪了,更无法解释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赢得的声誉。有一大批企业家视诚信为企业之生命,主动履行诚信责任,甚至将诚信转化为企业的道德资本,当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生变量,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促进有形资本保值增值,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海尔创立之初,质检部门发现有76台不合格冰箱,厂长说:“我要是允许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说完,他抡起大锤,将76台冰箱全部砸碎。海尔后来的发展壮大,与企业的良心、诚信不无关系。这也是众多中国企业诚信的缩影。

  2019年2月15日,笔者曾前往广东莱纯服装有限公司调研企业诚信状况,这是一家五年来年销售额增长率均保持在35%的民营企业,董事长刘国健先生是一个有着深厚“老学”素养的企业家,他介绍说:“企业的发展得益于‘诚信’二字,老子的‘诚全而归之’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这么多年来,一是自己比较讲诚信,产品有质量保证,二是合作的供货商、分销商也都是讲诚信的人,没有发生过供货不及时或质量问题,也没有发生过恶意拖欠货款问题。”他的介绍让人倍感欣慰,也令人对中国企业诚信的前景充满信心。

  第二种:“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企业不诚信比诚信更能获得效益;企业诚信是一条绳索,它捆住了企业经营者的手脚,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谁诚信谁就是傻帽儿。”这种观点不仅短视而且极其有害。不可否认,由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监管体系不健全,法律及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猖獗,确实有一些企业的失信行为没有受到处罚或处罚程度较轻致使失信成本过低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的存在一定是暂时的。企业若通过失信获利无异于饮鸩止渴,虽有一时的收益或兴旺,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终会被淘汰出局,而这类企业的负责人或经理人,将被永远地打上失信印迹,即使以后在其他行业飞黄腾达,这种印迹像“原罪”一样,随时面临着被揭穿、被敲打的风险。

  许多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视诚信伦理,甚至将“诚信”上升到品牌的高度,并视诚信为企业的道德资产。“诚信创造永恒,精品人品同在。”海尔正是凭着“以质量求生存、靠信用闯天下”,才能够走出国门,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真诚到永远”的承诺。重庆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其制胜格言是:“诚信经营,以人为本。”世界知名企业IBM,把“诚实”作为企业的座右铭,海德尔纸业将“持续、可靠、公开、诚实”作为企业的理念,松下把 “赢得人们的信任”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诺基亚则把“科技以人为本”作为自己诚信的遵循。

  曾说:“今天我们最骄傲的,不是巴巴卖出了多少商品,而是阿里巴巴建设了一个诚信的体系。用商业的方法向所有人证明了,诚信值多少钱。”“诚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说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依靠的是人口红利,是廉价劳动力。那么接下来,中国可以依靠的不是货品与货品之间的差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如果说人类还有什么红利没有被发掘的话,那我相信: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开发的财富。”

  按照马云所言,阿里巴巴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在商业交往中始终坚守诚信的底线,“永远不行贿”,宁可公司关了,也不做行贿式的生意。在马云看来,丢掉了诚信,就等于丢掉了公司的未来。洛克菲勒亦持同样的观点,当他的儿子小约翰打算通过贿赂承接一单生意的时候,洛克菲勒果断地制止了他。洛克菲勒把此种行为看作是帮助对方的管理人员对其自身公司进行盗窃,而行贿者就是教唆犯。《洛克菲勒和儿女谈人生的68个细节》一书中说:“诚信是带来长期性成功的真正的‘生命力量’。的确,相当多的人不想诚实地进行商品交易,而且那种人似乎多数都是每次背叛别人后就逃之夭夭。可是根据我的经验,你很快就会明白,那些人不可能永远这样混下去。在企业界,没有比欺诈和违反道德伦理的消息传得更快的了。”“世界不会宽阔得能让企业界那些无节操的人长期藏身。”

  老子有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33章)这里的“所”,本意是住所,可引申为优长、优势或关键部件,这里的“死而不亡”是指死亡后又以另一种方式复生。对于企业而言,诚信就是其存在发展的关键部件,不丢失诚信,不仅能存在长远,而且意味着企业在行业周期的末端能够脱胎换骨走向新生、达至长寿。

  第三种:“对于不同行的企业可以讲诚信,对于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企业不能讲诚信。”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本质特征。没有竞争,市场经济就会失去活力,失去创新的动力。但即使是同行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不讲规则,同行之间的竞争模式也不是只有“零和博弈”这一种模式。在“零和博弈”的背景下,面临着你死我活的争夺,为了打败竞争对手,企业有可能施展阴谋和欺诈。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同样不能规避道德责任和法律风险。君不见,那些通过不正当方式谋求垄断或以不道德方式挤压对手的企业,善终者,希矣!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受市场青睐的同行之间的竞争模式是协作共赢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竞争的目的不是置竞争对手于死地,而是通过协作求得共同生存与发展。既然是协作共赢,就必须要求双方守信用、讲诚信,否则,就没法合作下去。老子曾把对立双方的合作看作新事物出现、新生机展露的必由之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万物都包含阴阳两个对立面,通过“冲气”(亦即中和之气——引者注)使阴阳之间合作、和谐,才有万物的产生和成长。企业间的协作是前提,共赢是结果。只有协作,才能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才能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事实上,在高科技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一个企业的衰亡往往并非源于同质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由于非同质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新行业、新企业的崛起。尼康遣散两千多员工黯然退出中国,其并非为同行打败,而是源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的下滑,不是对手搞鬼,而是美团外卖的兴起;打败单车销售店的不是另一家单车销售店,而是的出现。你永远无法想象下个竞争对手,你也很难猜测出现什么样的新兴行业。“我消灭你,与你无关。”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视同质企业为自己的生死威胁,愈来愈成为一种过时观念。 (三)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吉林银行原副行长落马 涉受贿、搞权色和钱色交易等
下一篇:世界500强企业 129家来自中国!你所在的公司上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