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科创板开市,首批25只科创板个股华丽登场。其中,微创心脉和南微医学分别以超募1.81亿元和8.55亿元,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两家企业背后的投资人,华兴资本也成为第一批乘上科创板东风的金融机构之一,其在生物医疗行业的低调布局也渐渐浮出水面。
公开资料显示,首批 25家科创板公司中,有21家企业获得超募,募集资金总额相比初始计划规模增加59.29亿元。其中,心脉医疗市盈率36.71倍,超募1.81亿元;而南微医学以超募8.55亿元的成绩在25家公司中脱颖而出,超募总额鳌头。
从两家招股书中披露的公司近三年财务表现来看,微创心脉和南微医学发展迅速,经营业绩同步取得大幅提升:心脉医疗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111.38万元、6338.62万元、9064.79万元;南微医学2016年-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19%, 201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22亿元,同比增长43.4%;归母净利润1.93亿,同比增长90.5%。
同时,在梳理中发现,在两家公司多年发展过程中,华兴资本作为投资方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登陆科创板的“微创心脉”和“南微医学”皆为华兴旗下基金所投项目。
据了解,华兴资本集团从2013年起开始股权投资业务,目前旗下有华兴基金和华兴医疗产业基金两支,专注成长期项目。截至2018年总体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1亿,已投出25家独角兽、19家IPO,超85%的公司完成后续轮次融资。
从投资项目来看,华兴新经济了(
,)、南微医学、信达生物、盟科、康希诺生物等多家优质生物医药企业,而华兴医疗产业基金也相继投资了心脉医疗、微创心通、奥浦迈生物、纳微科技、科美生物等诸多明星项目。尽管自2018年起有关“资本寒冬真的来了”的声音便不绝于耳,但从投融数据来看,“寒冬”一词似乎对生物技术领域并不适用。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生物技术领域投资总额超过388.01亿美元,国内的融资总额共计309亿元。此外,今年以来生物在所有板块中表现突出,年内达32.68%,跑赢。
另一方面,有关生物医药行业的利好政策频出,给予行业强有力的扶持。首当其冲的便是科创板的设立,尤其是第五套标准的出台,更是被业内视为“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带来新机遇”;此外,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康中国行动指导内容和2022年至2030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总体目标,这让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生物医药行业。
毫无疑问,全球医疗产业共同迎来了创新的最好时代,医疗行业的投资机会也越来越显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资本对于产业领域以及生物科技企业会如何选择?
据了解,自2018年下半年起,不少开始辟出医疗的新赛道,或成立医疗专项基金,押注生物医药行业。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投资存在收益与风险,生物医疗领域更是如此。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投资生物医疗领域需要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
此外,“12-18个月风口切换,36个月企业迭代”,中国医疗投资市场的周期规律似乎已经初现端倪。投资机构如何保持高敏锐度,提早捕捉风口?如何投的出、耐得住?如何完善投后服务,助力公司早日上市?这对投资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其资源聚合和资源整合能力都必须过硬。
相比之下,在生物医疗领域深耕十余载的华兴资本先发优势明显。华兴基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首先,集团扎根于新经济,实战经验丰富,更懂新经济企业所需;其次,其搭建的自有数据信息研究平台,大大提高了行业的敏锐度和优秀项目挖掘能力,提升基金投资成功概率;再次,在投后服务上,背靠华兴资本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能力,华兴旗下基金能为被投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战略意见,此外,在后续的金融服务上,也能匹配最佳的集团资源为被投企业续力。
依托于“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所打造的核心,华兴资本深度服务的百济神州、药明康德、华领医药、维亚生物等生物科技类公司相继IPO。而此次华兴投资的微创心脉和南微医学,能成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仅有两家生物医疗企业,再次印证华兴资本对医疗产业发展趋势敏锐的判断能力,以及优质项目的绝佳捕捉能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