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公开的秘密? 流量造假只会透支信誉

  流量造假只会透支信誉

  【诚信建设万里行】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前不久,某流量艺人新专辑上线之后,短短一天时间内,就通过粉丝打榜,登上了美国iTunes榜单第一,该艺人新专辑的数据居然是排名第二的国际知名流行歌手Lady Gaga的几百倍……一时间,艺人数据造假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明星数据造假早已不是新鲜事,明星为了维持热度,获得更多商业价值,不惜买流量撑场面,几千万的粉丝都只是第一步。流量明星在数据造假上的开销很大,对于数据造假这件事,一个明星想要多少粉丝和评论,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过程令人瞠目,让人不禁感慨,流量艺人的数据造假结果“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1.产业链完善 造假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这些年来,流量造假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买微博热搜”“买粉丝”“买评论、转发、点赞”“打话题榜”“维护百度指数”等,已经是制造流量艺人的标配。数据虚假繁荣背后,都是艺人经纪公司在操盘。

  在影视作品开播之前,导演一般会要求演员发微博宣传自己的戏。然而,不少导演对记者表示,请演员发微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导演郭靖宇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一次他请一位参演了某戏的四线演员宣传这部即将播出的戏,没料到对方竟然回复他:“导演,我得问问公司这个月发微博还有没有指标。”郭靖宇一脸茫然:“发微博还需要什么指标,不就是编好几句话配个图,动手点点就发了吗?”后来这位演员道出了事实的真相:“我需要公司花钱维护数据,如果发出去转发量和评论数太低,不符合我们这类演员的身份。”

  维护微博数据只是流量造假产业中的冰山一角。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随意就能搜到刷流量的店铺,加微信后询问发现,“微博热搜”“话题榜”等都是明码标价。“热搜进前三,4万元,热搜前10,3万元”……微博话题进入总榜前三,只需要花1万块钱左右就可以完成。而且店主告诉记者:“如果出现掉榜或是没有刷上热搜的情况,是不用付费的,最终按实际排名情况收费。”造假成本低、产业链完善、产业化程度高等因素,让流量造假信手拈来。不论是经纪公司还是艺人的粉丝,只要愿意花钱,流量和数据就会超乎想象。然而,在普通人看来,大多数用户和广告投放主并不知道一个流量艺人的水分,究竟是多少。因此,在流量失去信任的时候,“流量脱水”产业开始兴起。

  2017年,艾漫数据开发的流量脱水功能上线,某“流量小生”社交平台显示的粉丝数为3074万,经过月度脱水后,粉丝总量为123万。据艾漫数据统计,近一年社交平台有关娱乐圈的讨论超过500亿条,其中有60%都是水军所为。这意味着,10条中有6条都是无意义的虚假数据。而创造这60%“水分”的用户,只占全部用户量的5%。“这样下去,专心做事情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位“数据脱水”开发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2.粉丝不良心态 助推刷量野蛮生长

  2018年以来,选秀节目漫天飞,粉丝也在这一波选秀浪潮中,为偶像消费着时间、精力还有金钱。从某男团出道的男歌手,发布了一条点击量超过1亿次的微博,但热门评论区却有大量相似账号的转发评论。前不久,共青团中央微博账号批评了该艺人流量造假的行为,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反而被大量粉丝霸占,其中也不乏粉丝雇佣水军发布大量控制舆论走向的评论。

  一些粉丝不理智的行为,带来了畸形的饭圈文化,严重扰乱了中国影视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秩序。近年来,一批创意匮乏、诚意欠奉的影视剧因过度倚仗“流量明星”圈粉,利用饭圈做数据、造话题、炒热度,控评控场,而被观众和评论界广为诟病。

  一段时间以来,粉丝的关注可以带来超高的身价、丰厚的回报,这也就成了整个演艺界不惜通过“刷流量”等手段博取眼球的内在动因。编剧汪海林说,“流量艺人默许甚至鼓励粉丝造假,已经在摧毁整个大众娱乐行业了。”然而,不仅是粉丝默许,就连一些互联网平台,也在默许刷量这件事。

  在某电视节上,摘得“最具人气演员奖”的是一名“流量小花”,其主演的作品打败了《白鹿原》《情满四合院》《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优秀主流电视剧。一些粉丝不满该评选结果,去影视评分平台给该“流量小花”两年前主演的某电视剧打最低分1分。两天内,该作品的评分从4.6分被拉低至2.9分。对此,郭靖宇认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荒唐,平台居然也支持这样的粉丝集体刷评分行为,没有进行技术拦截。这样的做法是对作品的不公,也是对其他主创人员的不公。”

  这些年来,中国的偶像产业刚刚兴起,经纪公司的管理服务意识相对不高,对粉丝的管控能力也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艺人经纪公司有专门对接粉丝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调动粉丝,有策划、有组织、有时间节点地运用粉丝进行刷流量、刷留言等活动。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粉丝自成团体,通过各种渠道为明星数据贴金。现在以公众投票形式进行的明星评选,大多成了粉丝的角力场,粉丝砸重金、耗费时间精力做出一份完美数据。然而,这场面子工程,粉丝们都乐在其中。正是这些粉丝的不良心态,才助使流量造假的野蛮生长。

  3.不以流量论品质 好内容永远不会失灵

  对于曾经风光的流量艺人来说,2018年的日子不太好过。

  2017年,由某流量艺人主导的公司投资的大型古装电视剧“一鸣惊人”,仅一年过后,该艺人主演了某名导监制的剧情电影,然而,最终只获得了2400万元票房。某“流量小生”领衔主演的网剧作品,不仅在暑期档上映,而且还集齐了“大IP”和“高流量”两大制胜法宝,还有大导演操刀。可开播之后收视表现极为惨淡,口碑也直线下滑,令不少观众大呼失望。被称为某“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定情之作的某电视剧,更是被调侃成“暴击了观众”,收视和口碑双双扑街。

  曾经,那些流量艺人们屡屡破坏行业规则,用“刷”出来的流量挤压着那些认真演戏、潜心创作的文艺人,驱逐着认真打磨、潜心创作的好作品。如今,靠流量艺人带动流量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流量艺人没有立得住的作品,终究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流量明星的价值正在断崖式下跌,好演员的春天正在到来。

  对此,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马中骏在2018年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表示,“因为IP热,大家都来拍,这样效果并不会太好,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急功近利的现象,以为抓到一个“流量小生”,以为有了一个“大IP”就会成为爆款,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那些流量明星依靠传播数据造假,看似能够营造出“炙手可热”“流量小生”的幻象,也或许在一段时间内会收获一定的名利,但终究如“梦幻泡影”,这种短视行为不仅不利于自身成长,相反还会不断透支自己的信誉,最终被观众和时代抛弃。当下,随着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市场和受众辨别能力不断增强,“IP+流量艺人”的模式已经失灵。事实证明,只有优秀的演员才能演绎好作品,只有潜心创作的艺人,才会获得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2日 09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官宣:湖人队和篮网队将出战2019年NBA中国赛
下一篇:26个职业有了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