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瘦身”后 竞赛热能否得到缓解?

  继去年9月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后,教育部于1月28日首次公示了2019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名单拟确定科技创新类、学科类、艺术体育类全国性竞赛活动共31项。其中,科技创新类竞赛包括12项,学科类包括14项,艺术体育类包括5项。

  教育部公示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其意图是为了治理竞赛乱象,以此减轻学生的负担。舆论普遍关注,竞赛“瘦身”后竞赛热能否得到缓解?目前高校实行的自主招生,会不会因竞赛“瘦身”而萎缩?在对竞赛进行“瘦身”的同时,怎样关注学生的特长培养?

  竞赛热能否得到缓解,主要取决于能否缓解择校热和摆脱唯升学论,如果依旧存在择校热和严重的唯升学论,那么,学生和家长就会功利地对待竞赛,把竞赛成绩作为择校和升学的工具。而在竞赛“瘦身”之后,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特长发展,需要推进大中学校自主办学,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建立更多元的评价体系。

  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公布后,关注高校自主招生者,就特别关注还保留哪些竞赛。从竞赛名单可以看到,过审的竞赛更重视学生的学科特长,这和公众对学科竞赛的认可度有关。近年来,针对竞赛热,不少舆论认为,只有学科竞赛比较公正,也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学科特长,而其他竞赛则存在公信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全国性竞赛的“瘦身”,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很有可能减少,这符合教育部从严进行自主招生的要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要严格报名资格条件,严格制定录取标准,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明确高校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未来的高校自主招生,将主要关注学科竞赛获奖和科创竞赛获奖的学生。这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是,自主招生的对象更明确,就是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避免更多学生功利对待自主招生,增加焦虑和负担;弊的一方面是,自主招生对基础教育的引导作用受限,大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时,会只关注纳入高考录取科目的教学。

  这也是治理竞赛热需要注意的问题。竞赛热的问题,不在于竞赛,而在于当前的教育环境。总体而言,由于义务教育不均衡,各地存在择校热,以及整个社会存在名校情结,而我国也在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因此,竞赛就变为了择校和升学的工具。要让竞赛回归关注、展示学生兴趣、特长的本质,需要缓解择校热,同时建立更为多元的招生评价体系。

  我国部分学生、家长之所以功利对待自主招生,主要在于自主招生是给学生一定的降分录取优惠,因此,一些学生参加竞赛,是为了获得自主招生入围资格。要治理这一问题,压缩自主招生规模或者对竞赛“瘦身”,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需要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目前的自主招生是和集中录取制度嫁接在一起的,因此,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会被理解为获得降分录取优惠。应按招考分离原则,设计“统一考试+学校完全自主招生+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自主招生模式,即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者可自主申请多所大学;大学独立结合统一测试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学生特长表现、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录取,一名学生可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再作选择。这样,就切实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更理性对待特长发展。

  我国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目前采取的还是专门通道的方式。我国小升初到2020年前将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考虑到高中和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是局部自主招生,因此,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需要通过推进学校自主办学实现。也就是说,要从关注竞赛,到关注日常教育教学,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要求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以及高一级学校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是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十分重要的内容。(艾萍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配餐+课后服务” 覆盖济南市主城区386所学校
下一篇:李建义胡军演绎暖心“父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