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慈善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慈善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救助有效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历史上,行善积德是在民间生长的不尽“野草”,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令其“吹又生”。回顾江苏淮安的慈善发展史,与国家慈善发展史一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淮安以至国家慈善事业的今天。淮安慈善事业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前进。

  改革开放促进慈善事业

  历史上淮阴是著名的“洪水走廊”之一,几乎连年有灾,因此赈灾救助成为最早、最大的公共慈善事务。古城淮阴素有“东方母爱城市”之称,具有深厚慈善历史文化底蕴。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我国古代秦汉之际,淮阴城下一位普通劳动妇女漂母,与一个流浪少年韩信在淮水岸边相识,演绎了“一饭千金”的千古佳话,古城淮阴从此成为闻名遐迩母爱城市。千百年来,淮安人民一直传颂着漂母无私大爱、韩信知恩图报的美德。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人们一度对慈善事业产生了误解和偏见。因为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曾经有一部分慈善机构由外国传教士创办,一些人本能地将慈善事业与帝国主义的对华文化侵略画等号,不敢提及“慈善”二字,甚至认为慈善是“封、资、修”的东西。结果日长天久,导致慈善理念虚无、慈善事业衰息。

  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日臻修明,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日趋解放,慈善意识在不断觉悟和提高。赵朴初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人道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大力发展慈善事业。1994年,朱镕基作出批示:“我完全支持这项事业。”李瑞环也指出:“社会需要慈善。”1994年,民政部崔乃夫等人在北京创立了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慈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我国探索现代慈善事业发展道路树起了一面旗帜,也标志慈善事业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地首次由官方出面扶持兴办。随着《人民日报》文章《为慈善正名》的发表,一度被边缘化的慈善事业重新得到认可,慈善精神开始在神州大地复苏,我国的民间慈善事业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99年12月,淮阴市慈善总会应运而生(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慈善总会)。2016年《慈善法》的实施,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回眸20年,淮安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

  创新思路 广募善款

  近20年来,不断探索创新筹募方式,筹募能力稳步提升,募集资金总量的连年增长,实现了善款的保值增值。从总会成立时的年募集善款40.1万元,到2018年年募集善款1785.7 万元,上升了44.5倍。一是实行“一日捐”募集长效机制。2003年以来,连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累计募集善款6000多万元。201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每年9月5日设定为“淮安市慈善一日捐”活动日,建立了募捐长效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合同认捐”新模式。仅2013年,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就认捐7400万元。推进慈善定向捐赠冠名基金,多家爱心企业签订了百万元以上慈善冠名基金协议。三是创新搭建“互联网+捐赠”在线平台。“互联网+”时代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13年淮安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民政局在全国首创了在线捐赠救助平台“淮安阳光慈善网”。网站运行5年来,网站点击量达10.9万人次,在线接受捐赠49.2万元;困难群众通过发布求助帖在线求助共2475人,救助金502.5万元。四是适时开展重大灾害专项募捐。20年来,先后组织了较大规模的8次专项募捐活动,募集专项善款达1亿多元。其中,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海啸,募集善款11万元;2005年淮阴区发生了“3·29”氯气泄漏事故灾难募集善款200余万元;2008年汶川发生8.0级特大强烈地震筹集善款4272.20万元;2010年玉树地震筹集善款908.12万元;2013年雅安地震募集款423.54万元;2016年江苏盐城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募集善款120多万元。五是持续积累慈善救助基金。从组建当年100多万元,猛增到近8000万元,“认捐”资金7400万元,总数突破了亿元大关。

  助力扶贫 精准济困

  20年来,淮安市慈善总会突出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济困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了“微笑列车”“光明行动”“新心起航” “慈善淮安·计生润家”“慈善淮安·关爱国防”“慈善淮安·精准济困”等二十余精品救助项目,涉及救灾、扶贫、助学、助残、助医、助房、安老等八大方面,投入善款近1亿多元,持续开展救助活动,受益者达20万余人。2001年起,配合中华慈善总会组织实施“微笑列车” 项目。13年共为2316名唇腭裂儿童实施了矫治手术,救助资金1300多万元。近两年实施“关爱青少年·慈善进校园”项目,惠及在校中小学生120万人次。主动助力政府扶贫攻坚。2017年起,推出“慈善淮安·精准济困”项目,加大对省级重点扶贫片区的淮安区、涟水县、盱眙县10个乡镇的“精准济困”力度,走访调研170户特困家庭,对无房、危房户实施精准帮扶,实现了省级扶贫片区乡镇全覆盖。采取“一户一策,按需帮扶”对策,实施“三助”(助建、助学、助医)措施,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帮助他们提高造血功能。两年来,帮助特困户新建住屋115户、修缮房屋22户,总面积达7289平方米;帮助特困子女上学140人次;帮助重大疾病患者助医18人次;为特困家庭配制家具等生活用品37件,共投入资金541.7万元。市委书记姚晓东批示“慈善总会在扶贫济困中对象求准、用力求真、效果求实,体现了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切合了困难群众脱贫心愿,值得肯定和学习”。市长蔡丽新也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表扬。

  深入宣传 扩大效应

  多年来,始终围绕“慈善淮安”的宣传主题,紧紧依托各种媒体,全面宣传《慈善法》《江苏省慈善条例》等法规政策,以宣传慈善文化、普及慈善理念为重点,不断创新慈善宣传方式途径,大力营造“人人慈善”良好氛围。淮安市慈善总会连续荣获江苏省第二、三届“福彩杯”公益慈善宣传“先进集体奖”;淮安电视台、淮安日报社分别获得“宣传合作奖”,受到了江苏省慈善总会的表彰。巩固传统媒体宣传阵地。重大慈善活动在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网、中国社会报、慈善公益报、新华日报、江苏慈善、江苏电视台、淮安电视台、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安慈善等媒体及时进行报道宣传。近几年在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刊发稿件150多篇。成功与省、市电视台合作,及时报道重大慈善活动,举办了淮安市“首届慈善晚会”、淮安市“慈善法知识竞赛”,拍摄了慈善纪录片《善行天下暖人心——淮安市慈善总会精心打造阳光慈善品牌纪实》等,并在江苏电视台、淮安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淮安日报的慈善专版和淮海晚报的慈善专栏,宣传慈善工作重要信息。创办自媒体宣传平台。2014年8月创刊《淮安慈善》以来,已连续发行了20期100多万字,在全市免费发放且发行量不断扩大。利用“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等重要节点,集中宣传和展示慈善工作成果,传播慈善精神,播下爱心种子,把慈善理念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严管善款 增强公信

  为了规范慈善总会财务管理工作,依法实施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遵守国家各项金融政策法规,实行科学理财,不断提高慈善的社会公信力。制定、修改了《淮安市慈善总会章程》,制定出台了总会《例会制度》《会财务管理制度》《冠名基金管理办法》《救助管理办法》《资助社会组织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的实施办法》等规章,进一步规范了总会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程序,做到依法行善、照章办事,主动接受审计与社会监督。总会内设办公室、宣传部、募捐部和项目部等四个工作机构,制定出台了四个部门的工作职责、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总会的章程开展工作,运作逐步规范。总会设立了监事会,由市财政局、审计局、民政局等相关单位业务负责人组成,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每年委托审计机构对总会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在“淮安阳光慈善”网站等媒体公布审计报告和捐赠款物使用情况,随时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依法公开透明管财行善,社会公信力稳步提高。

  组织引领公益活动

  2016年以来,淮安市择优资助公益组织85个,投入项目资金约200万元,带动全市社会组织投入公益慈善活动资金达600多万元。达到了资助善款“四两拨千斤”效果。首先,发挥“基因种子”传播慈善理念作用。2016年起,每年初都召开社会公益组织活动交流座谈会,动员更多的人投入公益慈善事业。其次,发挥资助善款“四两拨千斤”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公益组织就有231个,慈善志愿者就达90万人。这些组织和个人发挥了做慈善“滾雪球”的效应。同时,也撬动了社会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资金投入。这些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活动有声有色,在社会上引起很好的反响,出现了“大众慈善、平民慈善”良好局面。

  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县(区)、乡(镇、街道办)、村层层建立了慈善组织。全市实现乡(镇、街道)慈善分会基本覆盖,村(居)慈善工作站覆盖率超过70%,并向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拓展。全市分别成立慈善总会12个、慈善分会70个。建立了基层慈善组织的运作机制。慈善分会、慈善工作站逐步做到了“八有”:有组织、有基金、有制度、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交通工具、有档案资料。慈善分会、慈善工作站在本乡镇(街道)、村(居)范围内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和力所能及资助慈善公益活动。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了基层慈善组织全覆盖。

  20年来,始终秉持“大爱淮安,情满江淮”的慈善理念,大力弘扬慈善精神,逐渐完善体制建设,广泛持续募集善款,积极实施救助项目。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共计20009.5万元,累计救助支出达19080.1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0多万人次。结存慈善基金8000万元。市慈善总会被评为AAAA级社会组织;实施“微笑列车”项目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2010年被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表彰为首批“中国爱心城市”;2014年、2016年、2018年连续三届被中国慈善论坛、中国慈善联合会评为“中国公益慈善指数百强城市”。淮安市的慈善事业是历史最好时期,充分发挥了政府社会保障必要补充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淮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编:初梓瑞、贺迎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寒冬送温暖政策暖人心
下一篇:激发“闲汉”加油干——云南镇沅技能培训扶贫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