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青海高原公路建设者:“天寒稀氧斗志扭,曲路长隧匠心修”
中新网青海循化11月30日电 题:青海高原公路建设者:天寒稀氧斗志扭,曲路长隧匠心修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三千高原四春秋,大力加山一红虬。往来纵有千般苦,今朝一见解怓忧。
天寒稀氧斗志扭,曲路长隧匠心修。中交男儿多奉献,敢把群山变坦途……”
走出正在施工收尾的隧道,大循高速公路建设者卢焱毅眼镜上落满一层薄薄尘土,身形高大的他给人粗犷的感觉,但他用手机写的这首小诗,感情细腻,里面提到的大力加山,便是他们“征战”的地方。
11月30日,连接青海、甘肃两省的大循高速公路宣布通车,将极大惠及沿线撒拉、藏、回、汉等民族民众的出行。中新网记者日前深入大循高速公路建设现场,感知高原建设者们的日常。
图为卧龙沟1号隧道沙盘。 张添福 摄三千高原四春秋,大力加山一红虬
大力加山出口海拔3100米,山顶垭口海拔达4000米。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大循二标项目副经理井斌说,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人,不见得都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六月份下完最后一场雪,九月又开始下了。”井斌给记者展示他们常年的着装,棉大衣下面,分别摞着抓绒、羊毛衫和保暖内衣,“漫长的冬季,对我们施工影响很大。”
井斌说,一些施工设备的燃油,在空气稀缺状态下,燃烧不充分,隧道里烟尘一时无法顺利排出,只能用大型轴流风机接力,把新鲜空气送进洞里。
“我们常说,能留下的是真汉子。”井斌说,气候干燥,自己刚到项目上,一年多的时间,早上几乎天天流鼻血。
“我们整个团队包括我自己,天南海北跑到这里,不容易,这是最感动我的一点。”大循二标项目生产副经理卢焱毅说。
图为大循高速公路桥隧相接。 张添福 摄往来纵有千般苦,今朝一见解怓忧
大循公路是32岁的井斌参建时间最长的项目。他说,从陕西来到青海,对家人是自己最大的亏欠,“小孩出生七天后,我就返回了工地,现在孩子三岁半,只见过五次,每次最长不超过十天。”
“爸爸又去上班了。”井斌说,每次视频,看自己戴着安全帽,女儿嘴里常挂着这句话,“但我不想成为‘手机’爸爸。”妻子操持家庭,偶尔发发牢骚,井斌说,“只能哄,给她讲道理,修路架桥是积德行善的事,他们都理解。”
井斌,今年父亲患了脑溢血,“我只在病床前陪了六天,施工现场实在走不开。休假超过五天,就有点负罪感,这也是很多工友们的普遍感觉。”
“六年前,妻子生老大时,我就没赶上。”2017年6月17日,卢焱毅的小孩子出生,“我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晚了一个多小时。不同交通工具,倒车,在家里待了七天,已经很奢侈了。但是工程完工,我们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天寒稀氧斗志扭,曲路长隧匠心修
井斌说,大力加山隧道离出口800米处遇到堆积体地质,“就像小时候玩泥巴时把石头和泥摞在一起一样,富水,岩体塌方风险高,施工难度最大,隧道掘进速度非常慢。”
井斌介绍,而隧道进口围岩变化特别快,“就像切豆腐,切开这面是这个样子,往前走两三米,又是另一个样子,围岩等级跳跃式变化。”
“隧道整体富水,排水困难,在进口处我们往前施工,水就跟着往前流,”井斌说,“工人穿连体雨衣、雨裤,甚至能淹到人的肚脐眼,安全风险高。”
“隧道右洞、左洞贯通,最后一声炮声响后,我第一个进去,如果给贯通质量评分,我觉得很好。”卢焱毅说。
图为大循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大力加山隧道。 张添福 摄中交男儿多奉献,敢把群山变坦途
井斌说,每年冬季,他们都会组织道路保通,2016年,一次大雪封山,雪有一米多厚,牧民们的牛羊有饿死的风险,“我们开着工地上的装载机,从山脚往山顶除雪,牧民们看见后,开着几十辆三轮车,跟在后面准备去拉草,他们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以前翻大力加山,至少得40分钟,下雨天得一个小时,而现在连续桥、隧建设,只需要十分钟。
“每一个技术难关,每一道复杂工序,每一个工程疑难点,经过我们的努力、思考之后,解决,很有成就感。”卢焱毅说,“辛辛苦苦搞了四年,现在公路成型了,很幸福。但幸福之后是坦然,我们享受这个过程。”(完)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