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高收益理财产品踪影难觅

  本报记者 孟扬

  时至年中,为备战半年存款考核压力,银行通常会推出短期产品,但近期《金融时报》记者走访点时发现,虽然有部分银行推出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但整体收益率上涨不明显,多数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仍在4%左右。

  “今年以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跌明显,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可以说是越来越难找了。”正在银行网点购的张先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市场资金面宽松,资金成本整体下行,银行理财利率中枢下降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自然结果。

  展望下半年,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明珠表示,从市场整体来看,在短期内,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市场流动性将持续保持适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短期内也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高收益理财产品难觅

  “以往年末或年中的时点,银行都会搞一些活动,推出几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但今年流动性比较充足,年中也没有什么大的活动,新一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上一期还下降了一些。”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网点理财经理称。

  无独有偶。另一家股份行的理财经理也表示:“监管趋严,市场行情不好,银行都比较稳健,不会投向和股市,收益下行是正常现象。目前,各家收益率在4.5%以上的都很少。”

  《金融时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银行年中仍有揽储任务,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未出现明显上涨。

  据融360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21日至6月26日,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5款的年化收益超过5%(含结构性理财产品),但大多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4%至4.5%左右徘徊,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6%。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382家银行共发行了8329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减少8家,产品发行量减少320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2%,较上期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李明珠表示,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在相同下,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相对更弱,中小银行为了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就会发行利率较高的理财产品。

  从看,6月份的定期存款利率也没有出现全线上涨的情况。除了6个月和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略有上涨,偏长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资金面持续宽松是主因

  对于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跌、半年末也难明显翘尾的主要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流动性充裕是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翘尾现象虽然存在,但相比以往,力度很小。”融360分析师杨慧敏认为,银行理财收益率相比往年已经大幅下降,不过,在企业回笼资金和银行考核等原因的影响下,季末资金需求相对比较旺盛,理财产品的收益才能跟着有所上涨。

  李明珠分析称,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市场利率下行,带动银行理财资金成本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在转型过渡期,银行资产端仍在持续调整,随着存量非标资产到期,寻找期限较短的非标来匹配产品期限变得更加困难。

  回顾2019年以来Shibor、DR001和R001的隔夜利率,在3月末时出现了一个小高峰,之后一直处于下跌状态。6月份之后虽有短暂上行,但临近月末的几天仍处于下跌趋势。尤其是DR001,在6月24日和26日均跌破了1%,这是自2014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1%。同样,Shibor在6月26日也跌破了1%。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近期的持续投放不无关系。比如在6月14日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元,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保持中小银行流动性充足。加之对非银流动性的支持措施,流动性的结构性紧张也有所缓解。整体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状态。

  此外,在部分专家看来,资管新规也是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的原因之一。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表示:“资管新规推行以来,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等高收益资产的行为被限制,投资端收益率下降传导到产品端,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在流动性整体宽裕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率预计整体会呈现下行的趋势。实际上,在理财产品实现净值化、刚性兑付被打破的趋势下,除了部分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会与流动性更加紧密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更多体现产品的风险程度。

  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多位理财专家表示,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大背景下,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的空间有限。

  “一般来说,随着年中时点过去,银行吸收流动性的意愿减弱,理财产品的收益会出现阶段性回落。”李明珠表示。

  杨慧敏认为,近期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结构性紧张的情况。央行为了维持流动性平稳跨季,进行了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所以,整体上季末资金面保持平稳。预计7月份央行仍以精准投放为主,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的局面,加之7月份缴税期,资金利率或有所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未来理财产品市场的变化,李明珠表示,一方面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不断深入,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净值化运作已成必然趋势,理财产品运作将更加规范,银行体系内部积聚的风险将逐步得到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涌现的创新型净值产品将使净值产品种类愈加丰富。

  此外,业内专家称,由于净值型理财产品对银行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小型银行或将退出,市场资源将更多向头部银行聚集,大型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的资管产品或将更受欢迎,理财品牌效应将更加凸显。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立足长期,专注笃行 国泰基金“中考”成绩不俗
下一篇:中国有望在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餐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