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不做大”是台州银行一直以来坚守的市场定位。秉承这样的理念,台州银行努力让客户经理成为村居社区的贴心人、某个行业的专家。正是由于坚守了正确的市场定位、找到了适合小微客户的服务模式、建立了与小微贷款特点相适应的风控体系等,台州银行31年来业务规模才能一直保持了稳步增长。
本报记者 张末冬
“瓜农种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这是台州银行黄岩北洋支行的瓜果行业拓展部的工作信条。在这里,整个部门7位客户经理全部专门服务本镇在全国各地种植瓜果的农民客户,他们奔波于海南、广东、云南、江苏、陕西等地区的瓜田,支持瓜农的种植和经营,目前已服务1300多名瓜农,授信3亿多元。
“做小不做大”,是台州银行一直以来坚守的市场定位。在他们看来,坚守小微目标市场,专注、专业是基础。
秉承这样的理念,台州银行努力让客户经理成为村居社区的贴心人、某个行业的专家。一方面,通过深扎周边村居,实施网格化、普惠服务,努力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无不良嗜好和无不良信用的“两有两无”家庭、居民实行金融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针对当地的产业状况和分布情况,进行行业分工,要求每一位客户经理都必须专注、深入几个村居、或一个行业、或某个平台做深做透,让服务更普惠、更深入、更专业。对产业集群大的,该行还成立专门的行业业务拓展部,专注这个行业的服务。目前已在各地分行分别成立了建筑、模具、塑料、服装、袜业、商超等50多个专门专业的业务拓展部门。
台州银行黄岩北洋支行的客户经理就在服务农民客户过程中,渐渐成为瓜果种植行业的专家,他们只要到瓜地里一看,就能看出瓜的质量,算出瓜农的本季收成。如此一来,不仅敢贷,更能满足瓜农的需求,同时对风险的把控也胸有成竹。
就是通过这样努力贴近小微客户做服务,全面了解客户,台州银行与客户建立了彼此信任的伙伴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在信贷流程中,建立风控是关键,也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台州银行形成了“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的“十六字”和“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的“三看三不看”信贷调查、风险识别技术。
台州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搭建风险技能分级体系,恰当授权,对于做小微业务非常有用;针对不同的风险判断对人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台州银行建立风险技能分级体系,要求授信人员风险技能等级与所服务客户复杂程度相对应,确保授信人员履职能力符合相应层级客户对信贷技能的要求。记者了解到,台州银行对贷款审批人员和信贷员进行差异化的恰当授权,让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来把控风险。具体来看,对贷款审批人员设置了大小不同8个等级权限,对信贷员设置了3个等级,规定其办理业务的权限。同时,每一级较高技能等级都要在此前基础上,通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检验合格后方可向上晋级,才能获得更大业务处理授权。并且对授权动态调整,当出现较大风险贷款或较大违规者时,也会及时降低其权限,甚至会采取取消或暂停等措施。
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台州银行通过技术的开发运用,建立了风险评级数据模型和策略,形成“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风险识别和管控体系,提升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自2014年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以来,该行持续开发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准入、审批、贷后风险模型及定额、定价模型,通过大数据模型600多个规则辅助信贷决策“可不可以贷、贷多少、什么价格贷”,大数据模型弥补了传统信贷技术的不足,实现了信贷技术的升级。
另外,通过新的金融科技技术应用,台州银行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小服务智慧平台,逐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化、场景化”服务,从传统的“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十六字”风险识别技术模式朝着 “数据驱动、线上流程、行业专家、现场交叉”新“十六字”风险识别技术模式迈进,从更大程度上提高客户的贷款满足程度,让客户“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正是由于坚守了正确的市场定位、找到了适合小微客户的服务模式、建立了与小微贷款特点相适应的风控体系、打造了一支自己的员工队伍、塑造了良好的风险文化和激励约束机制,台州银行31年来业务规模才一直保持了稳步增长,贷款不良率从来没有超过1%。近年来,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该行在资产质量上依旧保持良好态势。2018年,台州银行没有核销一分钱坏账,7家村镇银行有3家共核销2234万元,整个集团并表不良率为0.63%,拨备覆盖率达397%。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