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 Sales网站近日公布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数据,5月,特斯拉以6.03万辆的销量,仍位居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比亚迪(002594,股吧)当月上升至第二位,销量达到3.17万辆,超过大众、宝马等外资品牌。5月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车企中,中国品牌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上汽分别占据了3个席位,但可以看到的是,随着ID系列的发力,大众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也快速攀升,5月大众新能源以29203辆的销量成绩,仅次于比亚迪之后。
不过,综合前5月的数据来看,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仍然排在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大众以11.89万辆的成绩位列第三位,而比亚迪则以11.04万辆的销量成绩尾随其后,名列第四位。具体到单一车型上,前5月排名前5的新能源车排行榜单上,中国品牌占据四席,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之外,比亚迪汉EV、欧拉黑猫以及广汽Aions分别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在全球市场排名表现较好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不尽相同。比如大众ID系列车型,今年前5月,大众ID.4和ID.3分别以2.63万辆和2.39万辆的销量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行中排名第5和第10位,但在中国市场,大众ID4落地中国后,虽然在南北大众分别进行投产,但数据显示,前5月一汽-大众ID.4 CROZZ家族累计销量不足1800辆,上汽大众ID.4 X 5月销量仅847辆,截至目前累计销量不足2400辆。
和大众汽车相比,比亚迪等本土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称得上“大获全胜”。7月5日,比亚迪公布了今年6月产销快报。6月份比亚迪共销售汽车51015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41366台,同比增长192%。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5.02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分别占6成和4成,销量分别为9.34万辆和5.68万辆。
“还是大众对于传统车企品牌认知的问题,提到电动车,在中国市场大众更多会想到造车新势力。”一位合资品牌的内部人士认为,这是大众、通用等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销售新能源车所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即“品牌认知”。
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张晓亮则认为,ID系列在中国市场未能获得认可,主要还是因为产品在“拿传统武器在打一场现代战争”。他认为,针对中国市场,ID系列从产品角度看,几乎没有哪个维度是正确的。这组产品依然在走“等效替代油车”的环保逻辑,而没有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更没有通过智能化开启更多使用场景,创造更多新的用车方式。因此最终这组产品就会和前几年那批油改电车型一样,无法真正激发起用户的购买欲望,更加不会抬高用户的选车用车标准。
“造车新势力可以去追求很多炫酷的卖点,但对于我们来说,考虑问题的第一位是‘安全’。”上述合资品牌的内部人士认为,目前合资品牌的新能源产品,与造车新势力相比的落后只是暂时的,“最终市场和的消费者会回归理性”。
市场分析机构LMC Automotive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则认为,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与欧洲市场的销量呈现出的差异性和分化,说明中国燃油车消费者和电动车消费者的需求界限分明,这导致传统强势品牌不能兑现品牌红利,不仅仅是大众,传统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的市场表现也是如此。他认为,在未来的电动智能化时代,跨国汽车公司必须根据不同市场量身定制开发车型,方能引发消费者的热情。
据全国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2021年1-5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已经占到了全球销量的47%左右,达到高位水平。与此同时,据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统计数据,中国新能源车的销售结构与欧洲等国家也不尽相同。在中国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售占比仅仅17%,但在德国、英国和法国三个国家,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销量占比都超过了50%,在上述三个地区之外的欧洲地区,这一占比达到了44%。而在纯电动市场,中国的纯电动车销量占比最高的是A00级、A级和B级车,占比分别达到38%、23%和30%,而在德国,A00级、A0级和A级占比分别达到30%、30%和22%,B级车仅占据13%。在英国,销量占比最高的是A0级、A级和B级车,占比分别达到24%、40%和20%;法国占比最高的是A0级,达到47%。在消费需求表现分化的背景之下,对于外资品牌来说,简单的将本土市场的热销车型拿到中国市场,确实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其次,从需求侧重点来看,中国消费者对于语音交互、人机互联等领域的需求相对较高,但相对而言,跨国车企在这一领域的重视和投入度与本土品牌相比,略有差距。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