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个交易日破万亿,A股新晋成为“财富锚”,结构行情下谁在加码?

财联社(上海,记者 王小芊)讯,截至8月17日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持续20个交易日突破万亿,显然今天不出意外,也仍然会是万亿成交。在这波行情中,公募、私募、险资等机构持续加码A股市场,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公募:资产净值勇攀高峰,权益类基金“吸金”能力强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公募基金共计8395只,份额首次突破20万亿,资产净值首次达到23.4万亿元。截至2021年7月,公募基金总数量同比增长21.2%,全部基金资产净值同比增长33.5%。

就投资类型来看,截至今年7月,权益类基金的“吸金”能力仍在不断提升。

所有类型中,混合型基金的数量占比最高,为44.73%。混合型基金的资产净值占比自今年以来始终保持在25%以上,今年7月达到26.66%,相比去年同期的18.53%,增幅非常明显。混合型基金为主动型权益投资基金,近期受到市场热议的各位明星基金经理们,大部分都是这类基金的掌舵者。

股票型基金的数量占比为18.44%,处于近一年来的高位,资产净值占比则始终稳定在9%左右。股票型基金跟踪的各大指数随着大盘频繁的风格切换,业绩也呈两极分化的趋势。

与之相对的,以稳健著称的债券型基金,其基金数量占比和基金资产净值占比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风险和收益更为保守的货币型基金也是类似的情况。另类投资基金和QDII基金则始终只占据了较小的市场份额,目前仍是比较小众的产品选择。

私募:规模增长迅猛,高净值人群“买房不如买私募”

截至7月底,私募基金总数突破11万只,总资产净值高达18.99万亿元。今年7月,私募资产净值猛增1.1万亿元,月度增长额为今年之最。其中,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达到6.7万只,同比增长42.8%;对应的资产净值为5.45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6.3%。

就投资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在发行数量上是碾压级别的,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另类投资型基金的数量并不能与之匹敌。发行规模上,债券型基金占比最高,其次是股票型和混合型。

对此,东方证券副总裁徐海宁于近期表示,一方面,“住房不炒”的大背景下,政府强有力的调控政策,使得地产行业的收益预期和回报空间变得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宏观利率下行,信托产品风险上升等因素,使得高净值人群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标的。综合来看,权益类资产将是财富管理的新方向。

另一位券商人士也有类似的看法,她认为,高净值人群的投资热点从房地产转为私募基金已是大势所趋。在她看来,投资者应当顺应时代变化,尽早做好资产配置的转型。

险资:渐进式参与资本市场投资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公开信息,2021年1-5月,协会共登记(注册)保险私募基金3只,规模165.02亿元。截至2021年5月底,协会共登记(注册)保险私募基金40只,规模3367.27亿元。

中信建投的研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27家为综合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8家专业型保险资产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1万亿元,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金投向债券类资产、金融产品、银行存款分别占总投资规模的38%、18%、13%,三者合计占比接近70%。其中金融产品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债权投资计划为主,权益类产品的占比仍然非常有限。

去年以来,相关机构已出台多项监管新规,旨在鼓励险资积极健康地参与权益投资。去年7月,银保监会就曾发文,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上限上调至险企上季末总资产的45%。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调研A股上市企业的总次数达550余次,长春高新、三花智控、启明星辰等个股成为险资的重点关注对象。

一位业内人员认为,与公募和私募相比,险资仍需更加积极地配置A股市场。在他看来,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变窄,信托产品风险上升,险资向权益市场的投资转型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房产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半年报解读|股价走弱公募加仓 《哥哥》助芒果超媒披荆斩棘?
下一篇:返回列表